原文:http://www.ads-watch.com/2012/01/30/how-google-plus-can-win-make-publishing-universal/
6 l7 \4 o) i& `0 L+ B N0 `
! ~: Y. C+ k7 v- S譯者按:
& B! R* X' d& o- _1 `7 ]% p. g2 U8 [8 t# P$ o9 m
原文作者Bindu Reddy是前任Google群組產品經理(Group product manager);她也是Google+前身的首任產品經理。這篇文章中她分析了為什麼Google+現在不夠流行,以及應該如何調整策略來趕上Facebook和Twitter的腳步。* q3 ?/ Y3 A% C# k$ y$ H
, C3 {. k, C' X7 A% k7 g% C" F原文較長,這裡摘譯精要部分。
: [1 n: A3 W/ [% ]# z o% H9 h/ U( l
0 h$ c5 t" k, `7 ^4 Y正文:0 m) l. r/ }- t
5 H" x3 V) z( L/ f' n
Google的老大之一Larry Page最近說他很驚訝於Google+的爆炸式增長:現在他們擁有90m的註冊帳戶,其中80%的帳戶每週都會活躍在Google的產品上。但問題是,這90m用戶沒多少人積極地在Google+上玩。Google+非常細粒度的共享策略用起來並不方便(即圈人)。一個用戶想要創建和維護社交圈,需要付出相當的時間和精力。相對來說,Facebook的成功說明了很多用戶並不太在意分享的範圍,他們完全能接受把家庭、孩子的照片分享給整個社交圈看。6 b8 w( W8 ^1 O2 T0 e% ~( K; P+ n/ |8 Q
2 `0 }4 U4 [1 a
另一個Google+發展困難的地方是分享和廣播,即像Twitter那樣的狀態分享。雖然Google+在積極地增加新功能、不斷的擴充支持的平台,但想要把用戶的注意力從Facebook和Twitter上吸引過來,Google+仍然需要解決分享這個重要問題。
v( l) t- Z/ B9 P% [$ o9 C
1 l/ ?& Y7 V- z8 ]Twitter上有60m用戶,Facebook上有800m用戶,但是互聯網用戶有2b。大概只有5%的人在社交圈裡面。Google+要想成功,最好的策略是讓全民共享;其基礎,是想辦法改變用戶的行為。想想吧,Google幾乎能接觸到每個互聯網用戶,對於推動全民發佈來說,Google處在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以下是幾點建議:
# h# f( S4 {: T" ]9 E
: u5 z: |- y0 ^6 K8 a1. 幫用戶發現有意義的聽眾
" p2 Q4 Y- N% e( D# J w+ m! X' O3 i6 T% p3 F6 r
很多剛開始使用Google+和Twitter的人會抱怨,讓別人圈養(Circle)、收聽(Follow)自己實在是太難了。導入Facebook朋友或者Email通訊錄未必見得好使,這項功能可以讓你收聽別人,但是別人不一定會回饋你。
3 x* ]# z; C2 P5 g: B( i6 A8 x. s* z8 }. i6 t% z6 N' V
目前的「推薦關注」讓事情變得更糟糕。新用戶得到的「推薦關注」其實是一堆名人,他們根本不會跟你互動。新用戶可能會試著發佈一些東西,但是因為得不到回應,也就隨之不再活躍了。) Z% |/ k* Y! U3 n
1 F# E; C, d6 _% C' i/ [ o- O% ~( M
在線社區的互動是特別以興趣為導向的。即便不認識主人,但你看到感興趣的內容可能會表達「喜歡(Like)」或者留言,你來我往就會互相關注。Google顯然有技術實力,能夠根據用戶的喜好來「推薦關注」。假以時日,這種做法不但能幫網民建立聯繫,也能使各種線上活動有更多的參與者。. e: u3 N9 C$ j% z
# z( E4 ?& c& w2 ~! |/ E
和幫你將朋友都拉上線的「社交圖譜(Social graph)」相比,這種新的「興趣圖譜(Interest graph)」要更有價值。不斷有人來閱讀和評論你發表的內容會逐漸讓你「上癮」,從而觸發一個充滿生機的發佈(publishing)和消費(consumption)循環。
$ k' I# k5 b- i4 J. K$ c6 ?
n4 i. \7 ]) L" @) Q0 p% C2. 保證公開共享安全和乾淨- c- n3 R' R: L- U% U. m
9 `. [& \: U% n9 ?& P公開共享的一個問題是發佈人要應對垃圾信息、變態和窺探者的騷擾。Google+需要能夠識別出那些帳號是垃圾信息的製造者。或者,Google+可以僅允許在你圈子裡的人能夠隨意回復你而不需要審查;不在你圈子裡的人給你的留言和評論,需要經過你的過濾才能被顯示出來。顯然,現有技術能夠幫網友們識別哪些留言是正常的,哪些是垃圾信息。+ Q$ h& m0 \% I5 n4 v2 l3 r# Q
* h' \6 l) H8 v \) R
Twitter在這點上很徹底:他們壓根就不設計評論這個功能。4 z |) }/ L A- {! X
8 I2 f* g4 C2 ]8 `5 d F6 s3. 自動共享
V5 L! V# R" {+ m5 ]9 D+ x2 M3 ~" ?7 S z" K! A" S
Email仍然是人們分享信息的一個主要手段。每天有數以萬計的視頻、鏈接和文檔通過Email被分發和共享。
9 J# C7 Z R" `: P( n; D
) N4 e3 Q/ J* R8 p1 C8 P& w" Y就像和Google Calendar的集成一樣,Gmail完全可以監測發件人是否在共享一條鏈接或視頻,並自動的把郵件抄送給Google+帳號。如果這項特性得以實現,Google+一下子就能獲得百萬計的活躍的發佈者。
) I2 ^: T+ h' {3 Y& ` i5 o& e/ d- G& X P8 N' y3 _4 A
類似的,Blogger,Youtube這些Google旗下的平台都應該和Google+整合起來。對用戶來說,僅僅是勾選一個復選框的事。
" x; Y; M# d! q( S& N
9 e! S% A# A# j(譯者註:允許自動將評論、喜歡(Like)等同步到Google+。)
- S& F* ]1 ^0 M; a
4 i x2 k7 _0 n' o9 A3 Q—7 }( N m* `( d( h9 f% n
5 `4 g* g% x* w( n6 I
互聯網上信息的創造和分發的過程正面臨巨大轉變。「全民發佈」是非常適合Google特長的策略;同時結合Google的算法,也可以使得信息能夠「隨處獲取」。5 ?' Y" f# k' @" A y+ p9 y
' v( @9 N/ V/ c# \& e' `
(譯者註:此處應是指Google+的社交信息自動反饋到搜索、郵件、Blog評論等。)
! f7 T7 Q8 [1 o0 B6 T# c, K+ Y1 Z: ?+ u4 o& e! l+ v4 i" T( \
src: http://techcrunch.com/2012/01/29/how-google-can-win-make-publishing-universal/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