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蠻好的,今天用到了,順便也發下這裡,以後忘了,我回來找。
$ _ @7 s) U; F2 C1 X' M' v9 v8 s6 y7 u4 C) z7 n I
ipconfig /flushdns* {: \' K8 b( S& N
1 C2 n9 l. c' o: C$ ]) d4 V5 \
網絡援引:; b7 Q+ b f% t2 k( ?4 Y' b
8 i) j0 k, k+ Q
當我們以域名形式訪問過目標網站後,該網站的域名和IP地址對應關係就會自動保存到本地工作站的DNS緩存列表中,日後IE瀏覽器會優先訪問DNS緩存列表中的信息,不過一旦此時目標站點的域名和IP地址對應關係發生變動的話,DNS緩存列表中的對應解析記錄不會跟著同步變化,那麼日後我們再次以域名形式訪問目標站點時就容易發生DNS解析不成功的故障。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刷新本地DNS緩存列表的方法來解決網頁無法打開的故障,下面就是具體的刷新本地DNS緩存列表的操作步驟:
, ~9 L2 Z' ^* X" R' y5 C; Z+ ?+ v; K Z
首先在本地工作站系統桌面中打開「開始」菜單,並執行其中的「運行」命令,從彈出的系統對話框中輸入字符串命令「cmd」,單擊「確定」按鈕後,將系統屏幕切換到MS-DOS命令行工作模式;
) @9 q: x3 _2 j+ _' K" o % G/ D* P: K2 `
其次在DOS命令行中,輸入字符串命令「ipconfig /flushdns」,單擊回車鍵後,我們將從如圖4所示的結果界面中看到「successfully flushed the dns resolver cache」這樣的提示, 這就意味著本地工作站DNS緩存列表中的信息已經被成功刷新了。之後,我們重新以域名形式訪問目標站點時,相信目標網站的頁面內容就能被正確打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