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BLOG建設與中文BLOG建設的區別不僅僅是使用中文與使用英文的差別。使用時有時出現亂碼,這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由於中文字形複雜,並且電腦上的中文字體設計相對落後,這使得設計中文網頁要比英文網頁更困難。不顧及中文字體的特殊性,簡單的照搬英文網頁的設計方法,經常會降低中文網頁的易讀性(英文中稱作 readability)。
5 `8 t9 l0 v2 r: r1 q4 s( ~) T |& C5 d, F o: c2 V
下面列舉三個使用英文設計方法設計中文網頁引發的易讀性問題: ! Q+ T @3 N7 d i, d( T
8 U3 }3 \; _ r: l& S2 X0 j+ F0 P一、相對大小的字號 $ [ f) d4 S" S7 R
3 r4 F& x9 w3 t1 G在英文頁面中,固定字號被稱為「 frozen font sizes」,使用固定大小的字號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很多交互設計的專家都對此做過研究。使用相對字號是那麼的正確,於是,中文網頁的文字也被設計成了相對字號。這種做法主要集中在英文網站的中文版的設計中。然而對於中文,相對字號卻不如預想的那麼好。
' p" ~7 M5 ?, a8 }
- Y8 t" r ?" d! X+ G. I _很多的字號的中文是不能清晰顯示的。比如,10px的Arial字體顯示英文是清晰的,但是10px的細明體中文就變成一個黑疙瘩了;再比如,20px的英文大而清晰,但是20px的中文就會出現明顯的鋸齒,筆畫粗細不均。我曾經在《文字,你到底能多大?》一文中對中文字號進行過討論,12px、14px、16px(或18px)顯示中文是比較理想的。實際上12px-16px大小的細明體顯示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 z: w( \1 l4 x/ I$ g6 j
0 k' f4 u8 {8 |3 \' p8 a: k相對字號允許文字以不止一種的實際字號(以象素為單位的字號)顯示,調整瀏覽器的設置,文字大小可以縮放。下面我們來看看,使用相對字號顯示的中文是什麼樣子的:
; {; {! E& G6 J, ?! S
/ d$ `7 C8 @; O3 n: a0 c: J C8 T相對字號分為:-7、-6、-5、-4、-3、-2、-1、標準大小、+1、+2、+3、+4、+5、+6、+7,共15種。這其中「-2」以下的字號與 「-2」一樣小,「+4」以上的字號與「+4」一樣大。實際上就剩下了-2、-1、標準大小、+1、+2、+3、+4,這7種相對字號。我們逐一來試驗一下每一個相對字號的顯示效果。
8 V5 n1 R5 Z4 c! V
7 I2 w4 v$ u( X; j3 D$ J以IE瀏覽器為例,如果頁面上的文字被設置為相對字號,那麼它可以有五種不同的大小縮放:「最小、較小、中、較大、最大」。下表中是不同的相對字號在IE瀏覽器的不同設置中所顯示的實際字號(以象素為單位的字號)。 2 Y+ e" h& ^" ~( S- D8 b
7 f; h2 A% f6 o. R# G& |7 p M從表中可以看到,沒有一種相對字號可以始終落在12px-16px區間內,也就是說,如果IE瀏覽器的「文字大小」選項從「最小」逐步調整為「最大」,那麼,無論相對字號設置成什麼,都不能始終保持理想顯示效果。從表中還可以看到,被設置為「-2、-1、標準大小、+1、+2」的文字,在調整瀏覽器的「文字大小」過程中,有些時候顯示出的字號落入了12px-16px區間中。在一個頁面中往往需要大小不同的多種字號以區別不同的內容,應該選擇哪幾種相對字號呢?中國的設計師的選擇並不多。 - U2 `7 ]1 ]' t1 m4 L
4 J, t& V9 P3 b% I5 s
使用相對字號的設計方式將自主權交給了用戶,這顯然是好的,但是,中文網頁中使用相對字號卻達不到英文網頁中的效果。也就是說,實際上中文用戶沒能得到英文用戶那麼大的自主權,中文用戶在瀏覽器中選擇「文字大小」時不僅要考慮哪種大小適合自己閱讀,還要注意所選的文字大小顯示效果如何。
! G# _* }# g5 Q4 r1 a
1 l3 q2 j" l* B8 b, X" }: p! y9 u8 q一些英文網站的中文版按照英文原版的相對字號進行設計,會出現一個糟糕的效果:用戶無論怎麼調整瀏覽器的「文字大小」選項,都沒辦法讓網頁上的所有文字都清晰的顯示(即,在12px-16px區間內顯示)。 ' F/ B& U9 i; I, @5 m
; V2 p. u. g! b/ n! \5 J二、斜體字
; `/ ~" F' I H4 j( m) M. u* q* J- n7 P3 f& X9 D
斜體字是英文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對於英語用戶來說,「斜體」和「加粗」的使用頻率幾乎是相同的,從微軟的 office系列軟件的設計上我們就能看到,「加粗」功能「B」按鈕和「斜體」功能「I」按鈕都放置在很容易點擊到的位置。但是,中文自古以來就沒有斜體這個概念。或許是近代革命家的行書、草書給我們的印象太深了,使得我們很容易的接受了斜體的表現方式。 7 i0 K; B5 \# n* P7 ^
對於打印的文稿,斜體的中文問題不大,因為打印是以較高的分辨率來顯示的。在顯示器上則不同,顯示器上的顯示是72象素/英吋。這種差異幾乎每一個使用過word軟件的人都有體會,在顯示器上要閱讀文檔中的斜體非常吃力,打印出來就好多了。
5 H4 c# Z$ \8 @$ M% [5 o9 {1 [( @. W. x% l& } E& R9 Y
網頁的瀏覽是以顯示器為主的,那麼斜體的中文則是一種很糟糕的表現方式。然而這糟糕的方式卻在照搬英文網站的過程中被不加思索的拿了過來。 ( p0 C. R0 i" e
; r) e3 y: ^2 ?; F! \( B. g
Blog的BSP是這一做法的先鋒,幾乎所有的中文Blog在撰寫新文章的玩具欄中都有「斜體」功能按鈕。增加一個功能會增加用戶學習界面的難度;增加一個沒有用的功能會降低用戶的使用效率;增加一個爛功能會誤導用戶編輯出糟糕的文章。「斜體」就是個很爛的功能。 9 p2 B% z7 _, l: g M4 Y' r. \$ n
' }6 {" r! W8 ?在英文Blog中,trackback地址往往使用斜體,這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表現法式,於是中文Blog中也將這種表現方式照搬過來。糟糕的表現倒是與糟糕的功能配套了,目前大多數中文Blog提供的服務中traceback功能都不能用,開發者恐怕是這樣考慮的:反正用戶也看不清文章最下面那一行字寫的是什麼,自然也不會需要用這個功能的。 ! P+ A9 \7 L2 s* O" b- |6 t
' b4 t1 L6 f. [3 @$ G" f) A
我們可以品嚐西餐,但卻沒必要象西方人那樣飯前祈禱。學習的目標是青出於藍,而不是東施效顰。
! h! \# y* a) y4 W- p, @
5 W/ T9 C' B/ G( u# P三、過小的字號
; M2 v) B Q+ t7 o
1 C8 O$ {" H, K. W+ B+ ]過小的文字往往出現在英文網站的中文版上。前面說過,英文字體在10px的大小就能清晰顯示,在設計中文版的時候,只是機械的照搬英文版的設計,將文字翻譯成中文,還使用10px的樣式。 ) W1 _% `5 Y; P" S1 u
: o0 [/ Y- I5 B2 [
總之英文網站建設中編碼問題是很多國內網站沒處理好的問題,在國內瀏覽不會出現亂碼但在國外會有亂碼,設計英文網站我們一般用UTF8編碼來,中文則用GB2312。
8 B9 N" X7 I2 {/ I0 h! T9 i* H9 I6 [! a+ E7 }
以上是對英文網站建設與中文網站建設的區別的觀點,僅供參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