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轉帖一段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文字(原作者不詳)如下:
* A1 y& x g, q" G1 Z1 }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他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
$ w2 r5 f* E9 C! g' ]. \7 ] 但是,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的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後,人們才打開他的魚槽,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
9 g6 l: {1 d, F2 w* u, Y. ` 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已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
4 N3 C o8 g9 p9 k8 s7 C) O. E 從以上的這個文字能夠看出,鯰魚能夠使沙丁魚活躍從而獲得生機。結合目前的論壇來引導說明下鯰魚效應能在論壇中所起到的作用。# l# v. [" @: ~& P4 l) D G' E( C
論壇的輝煌期是在1999至2003年之間,其後,Blog的興起將論壇打入了冷宮。從此論壇一蹶不振,大大小小的論壇都開始進入了冬眠期,從以前的日流量成千上萬走到了每天乏有人點擊。
9 ~+ X) Z: E4 S 當然這裡也存在網絡發展形勢的必然趨勢,論壇作為一個互動交流的場所,在多年前,網絡形勢相對單一,在只有江湖,論壇,門戶的時代,論壇的所起到的互動作用是基本滿足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習的需要。而當Blog時代來臨的時候,論壇所體現的是一個小範圍圈子以及個人品牌的小範圍展示,無法滿足更多人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以及獲得更多人尊重的需要,從而離開了論壇,以開博來滿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0 O1 \, @* n; [) u' T/ p- [: B
同時,論壇是屬於一個多人管理的網站模式,這樣就必然需要有一批版主們的團隊凝聚力來支撐論壇的發展,這個管理團隊是需要每個人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才能完成的。當論壇PKBlog時,Blog的自娛自樂以及管理上的方便性,傳播的快速性,使得各大論壇的斑竹大量流失,從而導致了論壇開始逐漸成為網絡中的一道風景線。
! N4 O* h4 a3 z/ o9 I 各大論壇的斑竹的欠缺以及團隊執行力的缺失,導致了論壇的人氣逐漸的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論壇從以前的內容缺乏方面逐漸體現到了團隊執行力的缺失上。可以這樣說,眾多的論壇都有一個感歎,那就是,內容易得,一將難求。
- g5 r% |- I+ x 如何重新將渙散的人心以及論壇的人氣重新打造起來,炒作已經不能實現論壇的重歸之路了。這樣論壇就必然需要打造自己其內在的核心競爭力,這裡就是一個團隊的重新組建以及建立起一個團隊成員對論壇的一個價值觀的重新審視。
, {+ X& @& B5 a/ n 這裡也要提到一個老問題,那就是論壇文化的建立話題。論壇文化是支撐論壇一直前行的一個潛在因素表現,而如何有效的建立論壇文化就必須要妥善的使用到如本文開篇所提到的鯰魚效應來實現。$ ~# @: o$ i! a& }+ o
論壇的本身的討論氛圍決定了論壇需要多條「鯰魚」來攪動論壇的水,從而從這些不安分的「鯰魚」的行為間,激發論壇更多會員的參與性以及互動性。從而還原論壇本身的特質上來。
}+ a8 x6 ]* A. M3 p 如何找到「鯰魚」,從而激發這些「鯰魚」的動力,這裡也需要論壇首先有一個優秀的團隊,而這個團隊中也需要有人來充當這條「鯰魚」先行來攪動論壇的這渾水,然後,利用其團隊斑竹的論壇號召力,從而在論壇中獲得更多的「鯰魚」,只有論壇的「鯰魚」多了,才會激活更多的沙丁魚,從而使論壇的人氣能夠直線攀升。, Y( t0 U/ [) Q/ e! d$ ~* N
即興而寫,言語不是很通暢,也未能做任何的修飾,考慮也有所欠缺。只是給大家提一個思路,期待大家的論壇都能成功: t7 v6 r6 w- m: P! v
作者蝶戀,企業協調人網站長,聯繫方式:QQ:4758398 Email:admin#eycy.com(將#改成@),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