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高露潔中國公司的公關部一定忙翻了天:高露潔牙膏被國內一些媒體報道為「有致癌嫌疑」。 ; {3 r! f* v" ?; k
9 v/ f4 d& p! k5 w6 m- c 真相又是怎樣的呢?& x- q( k* g# P( ~2 H4 ^! V( ^
這兩天新華社記者顏亮對此事的來龍去脈作了的調查:我看過國內很多媒體關於此消息的報道,消息來源均是來自4月15日的英國(evening standard,有些媒體譯作《標準晚報》,而正規翻譯應是《旗幟晚報》,《競報》編者注)《旗幟晚報》。當天,該報刊登了該報記者Mark Prigg采寫的新聞《牙膏的癌症警告》,導語是「十幾種超市出售的牙膏今天成為癌症警告的焦點,受到有關影響的還有一些抗菌清潔產品,包括洗碗液、洗手液等」。報道中提到,取得這一發現的是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教授」Peter Vikesland。 * Z6 n; T( y1 g8 O4 N" W
% g2 u: A/ `, \# A& ]
如果沒有高露潔事件,相信大多數媒體編輯記者都不知道《旗幟晚報》為何物。這家報紙在英國實在只能算個三流小報。當我向在英國的同行求證這一新聞的科學性時,同行聽說這一新聞來自《旗幟晚報》,甚至沒有興趣去深究。
- I6 J/ ^7 V. D3 k0 N) \0 j2 z: s
4 V; \. G# \' `5 f$ l 高露潔是世界上銷量很大的一種牙膏,北京個別媒體在發出「高露潔牙膏可能致癌」這樣一則新聞時,實在應該考證一下它的消息來源。應該思考一下,為什麼這樣「重要」的一則新聞,世界主要媒體都沒有報道?為什麼英國的主流媒體BBC、路透社等都沒有提及?退一萬步來說,如果這些主流媒體都漏報這一新聞的話,為什麼此後幾天都沒有補報?
1 {! |/ M, I4 n: N& H8 J3 s% v; B6 C* t- h
篡改:科學家的觀點被誇大
5 U8 ~/ }8 f5 b2 t+ W
" y( _& I4 e$ r( f4 G; Q 《競報》記者也找了最初刊出這種新聞的原始出處。是在4月13日美國科學協會(AAAS)下屬的一個網站上。 7 @5 r/ | F5 d
% l1 C* z3 S$ Q 發現Peter Vikesland「教授」所在的大學確實在4月13日向新聞界提供了題目為《太愛乾淨可能對你的健康和環境有害》的新聞素材,介紹了Peter Vikesland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沒有提到「高露潔」,與英國《旗幟晚報》的報道基調也相差很大。原文的主題是:「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助教Peter Vikesland發現,很多抗菌香皂中包含的抗菌化學成分三氯生,會和自來水中的氯發生反應,產生揮發性物質三氯甲烷,而三氯甲烷被美國環保署列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9 ]& r" T+ R9 }, e$ c% x0 }9 B: H8 E r, H2 u9 n
Peter Vikesland在實驗中模仿了家庭中洗盤子的環境,發現當包含三氯生的殺菌洗碗液混合在含有氯的自來水中時產生的三氯甲烷,可能會通過人的呼吸或皮膚被人體吸收。但是這個量到底有多大,是不是超出了允許的範圍,並沒有定論。
6 j3 e1 B/ }* O& N4 t& X& D* T* O" M8 U k
遺憾:專家的聲明被忽視 ' w2 P+ f$ Q& }0 @% ^: O
2 J4 J! `% k* }' x3 H
對於這個重新新聞,對於正身處英國的人民網駐英國記者施曉慧的頗感驚訝。 1 _- m( i- [8 ~1 y1 E
7 q& P8 p) U) J: N# q' \
「牙膏、肥皂等產品中所含的三氯生與自來水中的氯能生成致癌物質三氯甲烷,英國瑪莎超市將高路潔等產品下架」。這條消息沒有在英國引起什麼反應,卻在中國不脛而走,甚至熱炒。記者不斷接到國內約稿電話。
3 w( S7 C* X, Z8 ?$ K7 r$ k. r- l4 X Y& E; @( }
19日,這一發現的科學家美國弗吉尼亞工學院的研究者彼得·威克斯蘭在弗吉尼亞《The Roanoke Time》報紙的網站上說,許多媒體斷章取義了他關於潛在健康風險的發現。他沒有說,也沒想給誰一個結論,說抗菌化學物質是潛在的危險和值得引起健康關注。他說,週五倫敦《旗幟晚報》說的英國瑪莎超市把有些牙膏下架,顯然是對他最近研究的過度反應。他認為,人們跳過了他的結論,現在沒有擔心的必要。
~3 V9 ^; m w8 y6 l
: F% [* V1 J- V/ ~4 r7 o- d 但這位嚴肅科學家的態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國內媒體沒有採用他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