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域名预定抢注

 找回密碼
 免费注册

南方週末:瀛海威「謝幕」 網絡先鋒的沉浮之路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4-11-13 13:3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4年11月12日 12:52??來源: ??南方週末 龐瑞鋒 6 |' i/ b* F, D! o$ t3 H; [/ e

5 O1 S' y# Z3 A0 v
# k4 Z: ^8 E5 C  V6 ?0 ~1 ~/ _
3 k2 E  X8 }( J, b% a
& }1 M7 b% s; `; E5 y, J7 k一條不起眼的簡短消息宣告了瀛海威的落幕。近日,北京市工商管理局發出公告,依法對847家企業吊銷營業執照。北京瀛海威信息通訊公司也在被吊銷之列,它真正成為了Internet時代的先烈。' l* C+ i# C) {/ _$ w: ?4 j2 D1 q

& S' r7 t, N' X$ f. B8 e' o1 \! N  R) ~# m: [. X& L6 j9 D
" k: m. A2 r5 G' P" W5 z, w

. e+ L4 O1 K+ t& g 1 f4 G9 ^$ m* r6 G  W. x
  成長於新世紀的新一代網民,也許已經不知瀛海威之名了。但是,對於早期的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瀛海威曾是一面標誌性的大旗,一家名聲曾經如日中天的互聯網先鋒企業。 * v( V0 n4 O( b1 K! E' C0 W( u

4 X) W' z; f, b' c- l- r2 B6 _0 K  a+ j/ o- |: S" i2 e) H

4 \# m, m& ]! i$ z# U& b: L5 m' f' G! z# T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頤路口豎起了一面碩大的牌子,上面寫著:「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網絡科教館。$ e# Z# k# u6 y/ s/ ^, C4 M; R
7 {- ~& R/ f) d( U6 K1 z/ M

9 y! V- U( R: \6 g* X6 B& t  K# N; ?# w; i! ^- I! j5 n! L. @; I

5 r# x) e- I& Y0 W$ N: S  這是張樹新為瀛海威打出的廣告,其口氣之大、膽色之壯,一夜之間便令瀛海威在中關村地區迅速揚名。那時候,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嶄新的名詞,而瀛海威已經開始提供上網服務。從這天起,這塊大廣告牌成為很多人對早期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經典記憶。
* A. O. t" E9 m) l8 l
. h' a0 V6 d+ t  v, h' f/ Q: |8 J( y3 t: _+ J3 L+ W- N

* y1 Y3 h4 ~  W+ P- i$ u
6 e" k9 Q  v8 n4 f& A1 p1 `2 X  8年以後,它悄無聲息地被吊銷了執照,人們甚至不知道這家公司是何時關門的。在吊銷營業執照之前,今年8月,信息產業部已經註銷了它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7 e+ g! F) k' }4 N

& Y" d0 b9 _& p6 [$ o0 m/ n( I
& j# V3 w8 v* _6 Q$ X" D# z
. O) H8 z' e& I2 n# c
+ H  t( V6 D( q4 a  從北京114的查號台裡,已經查不到瀛海威公司的電話;在Google上,也很少檢索到它最近兩三年的信息;它本來有一個網站,也早已關閉;找熟悉IT圈的人士打聽,都不知它現在何處辦公。/ l6 _1 D% k2 i+ B- {$ ^1 a! H
' s2 ?4 _2 I, @1 H

' O0 o6 a6 f: k2 W' I7 u" t2 D5 i
7 H' t. k& p; h- ]4 ^6 P& S0 j# p& }
  倒是有一個,網站(www.oihw.com)在頑強地提示,瀛海威確實存在過。這是一個懷念老瀛海威的民間網站,瀏覽者主要是一些瀛海威舊部。在網站上瀛海威的藍色LOG0下寫著:「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去日留痕。」 # R; o3 B( H( \% n5 v: E# j. D

$ _- E" Y7 @4 `. j/ |/ z1 ^$ i- A4 y$ e

0 j7 U6 l- o% w3 V- b; }  N8 f  ~" }7 l' [: k' Q& G( y% Y
  瀛海威的興衰似乎正驗證了一句老話,「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4 O2 J5 ~; }/ o! d/ T5 _$ r: @. t1 B1 |
$ V1 L8 K4 A2 R- R7 u' g9 a$ r

8 `( [: F5 [/ m4 E' |4 R
( L& I. T. {, R( |* c, V  1995年5月,瀛海威成立,最初的發起人主要有張樹新、姜作賢、劉傑等人。擁有媒體從業經歷的張樹新顯示了在宣傳推廣上的卓越能力,瀛海威迅速獲得了驚人的知名度。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瀛海威「就像傳教士布道一樣,向中國人宣講何謂Internet」。+ Y- B6 s0 M: F) q+ ]# I6 N7 v
4 G$ s) [7 d, W5 N. t8 W% W
2 i' T/ \; B+ {& z8 n# I
, y3 S( J* m) O. w+ ]
  y4 g: G" X3 ]' B# q
  張樹新的目標是做中國首批的互聯網接入商(ISP)。但是,當時市場環境遠未成熟,中國全部上網人數還不到8萬人。次年1月,號稱中國第一個全國網的chinaNet才正式開通。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並不知互聯阿為何物時,除了ISP外,瀛海威還要是肩負著培育市場的Internet概念的「普及商」,並要負責內容製作,充當ICP的角色。+ _8 Y5 l$ Q/ p0 K- W

& k5 y( c+ n( ?6 Y. l$ n( K5 S( Z5 ^2 e6 g
9 j) A0 X" R, x4 _/ ]

# z. l. a( Z) {  1996年9月,中國興發集團對瀛海威進行投資,瀛海威的總股本變為8000萬元。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這個小公司迅速成長為中國互聯網的標桿。當年底,瀛海威已經成為北京知名的ISP。後來一度成為中國互聯網首席富豪的丁磊的個人BBS就曾經掛在瀛海威的網站上。5 z4 e; j3 I0 o' l; S9 Z

9 E8 O: d$ s8 t& s. @( Y
3 ~" x; g! m. `( @+ R
+ Y6 L/ f- e8 F; Q; j
: ]( J' E! B/ a' O3 C  瀛海威更大的夢想是構建一張大網,這個宏大理想曾被視為將「書寫著中國ISP傳奇」。 ) |! e8 R9 G* P! G
( O1 g1 a2 Z( s1 _

9 E; ^* }9 M5 f- b% _! H4 y4 B) Z3 C. o7 c

) c6 P; x% Y: Z( _  但是,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很快讓瀛海威見識到自己面對的困難。
* l& @, y( k) G0 d# K2 e% h" R5 o$ e  g! J

1 L% U! a) K  P/ X! J+ @0 w8 N6 {# H( [2 j3 \
' K! a- i- ~1 Y% Q
  拿到8000萬元投資後,張樹新想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組建自己的網絡。瀛海威以重金租用了兩條通信線路,一條是衛星線路(VIST),一條是國家數據專線(DDN)。公司上下一心,夜以繼日地建網。
# `" H4 C% d! F
! \% i9 M8 n+ U2 h4 O  C6 M' u* Q1 S5 b
+ l7 J4 P' |% M
6 p0 m4 N; z* m) X1 `8 y5 C
  在瀛海威的計劃裡,1997年要在全國建起20個城市結悖?998年達到40個,讓這些城市的用戶可以自由漫遊。不過,即使不算通信線路的費用,每個結點的開辦費用都在200萬元至300萬元;8000萬元其實花不了多久。
( w+ q- h" l7 C; [2 R4 e) [5 t
" [; [! V' B5 ~2 I; ?) J5 q( t& H& f  \: v. F

5 E0 K9 ^# p8 `2 Y8 g# C; S
+ _1 h& I+ j0 h+ }; p- J1 e  1997年春天,全國大網和上海、廣州等8個城市的結點開通。
( V% i/ T' x( N# @& ?7 |" V9 ]
6 v, Y+ H5 x" U3 p8 f- U% y
  ?8 k, _# h# S3 e8 P
+ w1 K- H4 n! ]5 {
8 N3 e/ {* X8 A6 u; \  但是,中國電信的一記重拳,讓瀛海威的這些努力幾乎立即付之東流。同年,中國電信進入互聯網絡接入市場。它並不提供任何內容,也沒打算培育市場,但低廉的Internet訪問價格就足以使瀛海威的「大網」身價暴跌。 ' z% N  @( y1 Q6 D2 a

( E1 K: {) L  N3 E
! n' c! ^  c8 Z3 t  v7 T0 F5 e0 G& k% u# f1 P* f
9 t2 ]* C! Y% |1 D' P2 y- e
  而且中國電信是國內電信業的老大,它負責整個價格體系的制定。瀛海威既需要租用它的線路,又要和它競爭。像中國早期絕大多數ISP一樣,瀛海威選錯了對手。在中國電信的擠壓下,到年底時,瀛海威已經出現巨虧。
! e) B" m$ X0 y, e9 R
( q) y9 @  H+ f
. f. \, ]/ b) _: X+ M  o' i. C5 ?- W/ P. a( u
, z2 |! N; |: D$ J* C0 n
  當然,張樹新的冒進和對市場的樂觀判斷,讓瀛海威雪上加霜。事後有媒體評價說張樹新對企業形象宣傳游刃有餘,當企業轉入實質性經營後,卻明顯後勁不足。 . d  L; f6 P  Z! r/ J) I" C
1 p0 p# y4 L/ O7 o
" ?" @( u6 \) V9 p( \
8 k; |7 m9 g! E9 f+ L( s& U. c

: b) D* m6 P) a8 I/ }  「網上延安」項目就是敗筆之一。當時,張樹新曾計劃把延安的歷史、現實、人物故事都放在互聯網上,吸引全國中小學生觀看,以此來增加收入。為此公司花費巨資,終於將200個網頁,500幅圖片,十多萬字的「網上延安」上網了。但遺憾的是,點擊率非常之低。 & I5 [6 X, H3 _- y
* `3 E6 i& x  ~; @; Z3 A; e

9 Q! L1 W5 R* E8 ^3 Q0 U4 C# C7 o7 V$ h6 P  O% \
& ^8 }7 A5 L" t$ L
  有人評論說,張樹新始終沒有明白,老百姓究竟需要一張什麼樣的網。3 S% _3 {& h' V+ _$ K+ Q
/ {1 a2 |' Y) Y3 o, d

* l. e0 w0 U7 T, U6 C0 [9 @0 c, u, A4 n4 L
  l7 O; ~3 O; y: t% S
  另外,自1995年9月開通以來,瀛海威始終有個技術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經常掉線,為此顧客的投訴非常多。這一缺陷料想改正過來並不難,可拖了兩年還是沒有人做。因為公司關心的是更大的項目,比如,「網上交費系統」,這在當時非常超前。
1 ^" l& s9 S$ K: [7 j
2 q" Q5 m, k/ R) w4 Z, B2 m% h) V( I) @! ]& w9 M7 ^' |

! p: L' h( M" S0 V4 B3 R
6 S  U+ }( h) M( W0 e: c; Z( f  為了開發此系統,一個留美博土後關在屋裡做了8個月,完成後卻被束之高閣。& U( y/ e# z+ M5 O% {- l

$ f/ X. r$ V1 R: i5 g
# i; |, j4 V3 H2 O, ^# s2 C" Z8 c+ M% C9 g9 U

3 o0 x- [2 o: b& f1 l9 g  也曾有人提出過瀛誨威應該向雅虎式的門戶網站轉型。張樹新的屬下曾遺憾地評論說,因為女主人的固執,進入誤區的瀛海威並沒有抓住轉型的機會。用一家媒體的描述是,張樹新是「在大霧中領跑」。
* {3 U7 K2 \( N: K6 k* u( c" L  }& X6 h6 D$ p

6 h. g2 I8 Y& S1 C( ~) x8 p2 S& a7 E6 N$ R0 a+ R9 U
1 L, }9 Q% Z# E) d
  1998午6月,由於虧損嚴重,並且後繼資金匱乏,大股東興發集團與張樹新產生衝突。危機四伏中,張樹新黯然宣佈辭職。1999年瀛海威宣佈融資成功,來自香港的意科最終控制了瀛海威,並將張樹新等股東排擠出局。
, }' t4 ^. G' E2 w( y) o
# o: P6 d7 Q* w! P& I+ ?3 f. H% ?
7 `% p" z+ [2 d9 J% C  C+ c
4 F+ j4 r, M' N+ S4 l, H4 g1 C2 ~' Z' M  U8 V* D& U
  此後,瀛海威又經歷了一系列業務重組、管理變革等沉浮。2001年,瀛海威開始大量裁員,公司的業務發展一直舉步不前。至此,它開始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彼時,中國互聯網界的明星企業早巳變成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新浪、搜狐和網易們。
/ P' D. q3 g3 r4 T
+ Z0 K/ h3 w6 W# ]- H8 O2 v3 T, M4 U! y
* |2 [) S9 r% E/ ~: N; R  R
. m( \0 l2 z: B5 O
  三年後,一代互聯網先鋒瀛海威徹底從人們的視野中無聲地消失了。
發表於 2004-11-13 20:3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那時候瀛海威的股票論壇不錯,誰知道後來就沒了3 i. F6 J) u  Z8 M7 w4 r4 K( e+ s0 S: \7 }
回復 给力 爆菊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1-13 21:43:14 | 顯示全部樓層
死得好快呀。
回復 给力 爆菊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4-11-13 22:3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復 给力 爆菊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免费注册

本版積分規則

點基跨境 數位編輯創業論壇

GMT+8, 2025-4-5 06:38

By DZ X3.5

小黑屋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