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下大家自已的英文站內容有沒有在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 )中收集。剛在百度上看了關於它的介紹:
& }. w) m" I) d" I9 t
0 P" K0 j& s6 O( O
9 n) N; u3 |5 N3 Z) f8 v+ G$ f【維基特點】 http://www.wikipedia.org 是維基百科多語言入口頁,這裡列出所有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維基百科與傳統的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 z* V% b1 ]2 d
. i6 C5 N* g- Q& {% ~
, ~0 A3 E) ]5 J* F) N 首先,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百科全書,而不是一本詞典,在線的論壇或其他任何東西。其次,計劃本身也是一個wiki,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協作計劃。
9 [% E+ g3 _- k
: g" y+ V; j2 S0 M* V! s3 H2 t1 ?0 b3 O# q* a& R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它方便不同行業的人士尋找知識,而使用者也可以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從而充實自己!
4 a+ H% \( A6 R1 v# M U/ c6 b# ~
0 E% U* E5 [8 q3 j! P8 z n$ q3 @- o7 Q 維基百科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 t0 |# d* u+ [2 F# F+ h
6 h, U4 x" M" u
- {' c' F D4 G1 G. X 維基百科開始於2001年1月15日,創始人是Jimmy Wales, Larry Sanger,以及幾個熱情的英語的參與者。大約3年後,在2004年的3月,已經大約有6000名活躍的參與者編寫了50種語言的600000篇條目。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參與者進行數千次的編輯和創建新條目。中文維基百科正式開始於2002年10月,目前已經有171,230條條目。+ O: C N) Y5 d6 x
* ]. i C U6 v& t7 r5 v- @( }
9 s' l% d$ ?4 c& R3 f! w7 N e
維基百科中的所有文本以及大多數的圖像和其他內容都是在GNU自由文檔許可證下發佈的,以確保內容的自由度及開放度。所有人在這裡所寫的文章都將遵循copyleft協議,所有內容都可以自由的分發和複製。我們殷切盼望您的加盟,並希望您能夠喜歡使用及編輯維基百科的自由文檔。詳細信息請參看版權信息和wikipedia:內容聲明。: f" J! p& X" ~
) w9 G: s( ~5 N& \$ q5 M" l* Z% d9 a7 F& U
【維基簡介】% q- ~8 K$ C* D4 b/ d3 r* q ^
1 s# P* G9 M7 C! x
6 Y( r; @6 \- q- I# G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百科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百科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也被稱作「人民的百科全書」。) I) Z i. H) Q) Z
0 B- K0 s) Z5 p" w
6 I8 w* [# l* f+ N4 R5 W: A% b3 o4 }
維基百科全書,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截至2008年4月4日,維基百科條目數第一的英文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已有231萬個條目,而所有255種語言的版本共突破1000萬個條目,總登記用戶也超越1000萬人,其中條目數前15名的維基百科共佔總條目數的74%,大部分頁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瀏覽器進行閱覽和修改,英語維基百科的普及也促成了其它計劃,例如維基新聞、維基教科書等計劃的產生,雖然也造成對這些所有人都可以編輯的內容準確性的爭議,但如果所列出的來源可以被審察及確認,則其內容也會受到一定的肯定。1 F1 C1 O; T9 H5 h* J
: u/ y4 k1 h. u& T+ G! z
0 _: ~& I7 s2 h* { 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8年4月4日,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171,446個條目,此外還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中文方言版本,包括閩南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文言文維基百科、吳語維基百科、閩東語維基百科及客家語維基百科等。5 }/ O" J. A7 \
& y$ o) T% `: G4 a5 B( b" K
5 r: F) G0 o( q3 o5 j5 n3 q7 C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在這裡Wiki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為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Z( w0 @! Q, g8 x* F9 ^
7 |* k1 J# `9 y3 v
X e( J) V e/ A8 \; |7 U 最早將全世界的知識收集於一個屋頂下,供人查閱的要數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而出版百科全書的的想法則可以追溯到狄德多等18世紀百科全書派。在各國的大學中,圖書館是最佳的百科全書會集點。今天最常見百科全書的包括了英語的《大英百科全書》、《美國哥倫比亞百科全書》,以及中文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等。/ f, a, \5 }- t8 ^
" Y: ~5 t: y2 u) [6 L2 h2 p7 a* j1 Y9 x. N8 k8 d: r
1995年沃德‧坎寧安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件系統。 |
|